2016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Ws1去大赛网
(“去大赛网”整理:www.godasai.com)
|
报名Ws1去大赛网
(开始时间)
|
报名Ws1去大赛网
(结束时间)
|
推荐专业
|
参赛对象
|
参赛方法
|
2015年11月下旬开始
|
2016年4月中旬结束
|
不限
|
参赛高校交通运输工程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学生(在读本科生组成)
|
通过学校推荐/学校受邀
|
参赛形式
|
地区
|
报名费
|
主办单位
|
举办次数
|
小队/学校(2-5人/队)
|
全国
|
决赛阶段的活动经费由承办高校负责提供,决赛学生和带队教师的交通及住宿费自理
|
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
第11届
|
初赛/预赛时间
|
决赛时间
|
获奖名单
|
获奖证书
|
竞赛类别
|
2016年4月下旬开始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
|
2016年5月21日-22日决赛答辩、颁奖、闭幕式
|
2016年5月21日-22日决赛答辩、颁奖、闭幕式
|
具体时间不详
|
A类(国家级)
|
大赛官方网址
|
特别激励
|
|
决赛作品为进入远程评审作品的适当比例选取(作品总数不超过80件)。Ws1去大赛网
特等奖:1名(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按决赛作品的8-10%、30-35%、40-45%设奖,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总数不超过60件,其余进入决赛的作品将获优秀奖。
|
Ws1去大赛网
Ws1去大赛网
◎初赛名单◎初赛获奖名单◎复赛名单◎复赛获奖名单◎决赛名单◎决赛获奖名单
去大赛网(www.godasai.com)提醒您:有更新后字体将变为蓝色,点击对应链接即可
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高校间大学生文化交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章程》(2015年修订)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大赛主题
“中国动力谷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以“低碳交通”为主题,为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各高校积极组织校内赛,选拨优秀作品参与竞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吸引同学们对于现代交通问题的关注,促进现代交通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办单位: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南大学
三、大赛日程
序号
|
时间
|
事项
|
负责单位
|
1
|
2015年11月下旬
|
发送大赛邀请函
|
承办学校
|
2
|
2015年12月上旬
|
分阶段发布参赛学校信息
|
承办学校
|
3
|
2015年12月底前
|
大赛邀请函回执
|
参赛学校
|
4
|
2016年3月上旬
|
报送参赛作品进展资料
|
参赛学校
|
5
|
2016年3月中旬
|
分阶段发布参赛学校参赛及作品进展情况
|
承办学校
|
6
|
2016年4月中旬
|
报送参赛作品电子说明文档
|
参赛学校
|
7
|
2016年4月下旬
|
开始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
|
承办学校
|
8
|
2016年5月上旬
|
公布入选决赛作品名单
|
承办学校
|
9
|
2016年5月中上旬
|
准备作品说明书及相关文档
|
参赛学校
|
10
|
2016年5月21日-22日
|
决赛答辩、颁奖、闭幕式
|
承办学校
|
Ws1去大赛网
四、参赛对象
参加本届大赛的对象为参赛高校交通运输工程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学生(在读本科生组成)。
五、参赛单位
本届大赛邀请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办有交通运输工程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的高校参加。相关专业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相关)等。
六、参赛方式
1、学生以课题小组形式向所在学校报名参赛,每小组成员限定2-5人,大赛只接受以参赛单位名义推荐的作品,不接受个人的参赛申请
2、每件作品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如作品获奖,将在获奖证书上刊印指导老师姓名
3、各参赛高校自行组织校级竞赛,组织专家对本校学生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和排序,并对推荐作品进行准确的竞赛小组分类,于规定时间内推荐本校最多4件作品(1-3竞赛小组作品不超过3件,第4竞赛小组作品不超过2件,同一竞赛小组作品不超过2件)给承办学校,承办学校名额可适当放宽,最多推荐5件作品(1-3竞赛小组作品不超过4件,第4竞赛小组作品不超过2件,同一竞赛小组作品不超过2件)
4、承办学校对提交作品组织初赛和决赛。初赛选出一定数量(根据各高校提交作品情况确定,不超过80件)作品入围决赛。进入决赛的参赛小组需要向大赛秘书处提交作品论文,以便赛后制作论文集
七、作品范围
参赛作品必须是2015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之后立项,2016年5月之前完成的成果。参赛作品形式包括设计图纸、研究报告、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等。所有作品应为原创,填写申报书并且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供赛后出版论文集使用。专业范围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相关)等。
八、作品分组
根据作品研究领域分设4个竞赛小组,分别为: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及其它
4、大赛指定主题:轨道交通优化设计,包括运输组织优化设计、场站优化设计、运输产品优化设计,面向铁路运输、城市地铁等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方案
九、费用说明
本届大赛决赛阶段的活动经费(包括场地费、会务费、评审费和奖状奖杯制作费等)由承办高校负责提供。参加决赛的学生和带队教师的交通及住宿费自理,承办单位提供大会工作餐。大赛只设奖项,不设奖金。
十、大赛评审
1、预赛阶段:各高校在相应时间内自行组织校级选拔赛,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向大赛推荐优秀作品
2、初评阶段:承办学校组织专家对报送的参赛作品按照竞赛小组分类进行匿名远程评审,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参赛作品对大赛主题的响应程度和作品自身质量。评选一定数量作品(根据各高校提交作品情况确定,不超过80件)入围决赛,大赛的一、二、三等奖在入围决赛的作品中产生,未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其余作品授予优秀作品奖
3、决赛阶段:采用公开答辩形式,拟按竞赛小组分组答辩,各小组分别按比例产生一、二、三等奖,特等奖通过复赛形式从一等奖中产生,可空缺。分组答辩时,各答辩小组的答辩评委原则上由5-7位专家组成,所有专家对本校参赛作品实行回避制,并且不得有来自同一高校的2位或2位以上专家在同一答辩小组担任评委。答辩评委会由大赛组委会成员或由他们推荐的专家为主组成,同时聘请部分承办高校专家担任评委,成员不少于15人
4、决赛阶段的答辩流程
各参赛小组事先制作好幻灯片并提前准备好参赛作品参加答辩,答辩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参赛小组代表向评委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突出作品重点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环节:回答专家和评委的提问
注意事项:两个环节共20分钟(第一环节不超过12分钟),为保大赛公平,超时停止答辩,请合理分配时间
十一、参赛学校向承办学校报送的资料
序号
|
文件
|
报送时间
|
说明
|
备注
|
1
|
邀请函回执
|
2015年12月31日之前
|
|
邮寄、传真或电邮
|
2
|
参赛作品进展情况
|
2016年3月1日—15日
|
作品简报
|
电邮
|
3
|
参赛作品推荐表
|
2016年4月1日—15日
|
需要对作品Ws1去大赛网
进行分类、排序
|
邮寄或传真
|
4
|
参赛作品申报书
|
2016年4月1日—15日
|
|
邮寄
|
5
|
参赛作品说明文档Ws1去大赛网
(包括论文)
|
2016年4月1日—15日
|
需要打印版Ws1去大赛网
和电子版
|
邮寄和电邮
|
6
|
原创声明书及Ws1去大赛网
作品使用授权书
|
2016年4月1日—15日
|
打印版
|
邮寄
|
7
|
参赛作品说明书Ws1去大赛网
和相关文档(可选)
|
2016年5月20日
|
打印版
|
报到时提交
|
十二、奖项设置
决赛作品为进入远程评审作品的适当比例选取(作品总数不超过80件)。
特等奖:1名(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按决赛作品的8-10%、30-35%、40-45%设奖,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总数不超过60件,其余进入决赛的作品将获优秀奖。
十三、其他说明
1、大赛组委会单位有权保留参赛作品说明文档及论文,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大赛组委会单位可以公布参赛作品说明文档及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这些内容。
2、以上未尽事宜,解释权及修改权归大赛组委会。
十四、联系方式
去大赛网(www.godasai.com)提醒您:
执委会秘书处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22号中南大学铁道校区交通运输工程学院(410075)
联系人员:宋晓东、樊佳俊
联系电话:0731-82655053/15116331338
传真号码:0731-82655053
电子邮箱:nactrans_csu@163.com
关注我们(微号:godasai)可获得更多最新可报名大学生竞赛赛事信息: |